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随着我国铁路客运的不断发展,列车门的密封性、方便性和灵活性渐渐成为其非常重要的指标。所以提速客车上采用了大量新技术,塞拉门便是其中之一:塞拉门作为集气、电、机械于一身的产品,所谓塞拉门主要是这种车门具有塞和拉两种动作,即:门关闭时是由车内或车外塞入车门口处,使之关闭、密封;门开启时,当门移开门口一定距离后,能延车体内侧或外侧滑动。目前市场上部分城市使用的电动塞拉门技术复杂、制作难度大,运行状态不稳定。
中国专利《电动塞拉门锁闭解锁机构》,公开号:103046827B,公开了一种电动塞拉门锁闭解锁机构,包括锁闭解锁组件和电机摆杆驱动组件。锁闭解锁组件包括解锁摆杆、左摆杆、右摆杆、拉杆和关节轴承连接。锁闭解锁组件通过关节轴承连接杆与电机摆杆驱动组件相连;电机摆杆驱动组件通过所述关节轴承连接杆带动所述锁闭解锁组件动作。但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机驱动设置在塞拉门的一侧,电机的输出端首先连接解锁摆杆,左摆杆通过拉杆与右摆杆连接,通过很长的一段先后在左摆杆与有摆杆之间传递动作,两个摆杆往往造成不同步,两个门动作不同步,塞拉效果不佳,同时,造成两门之间的密封的损坏。
上述解锁摆杆相关结构,摆杆组件的杆件较长,其位移较大,在解锁过程中,不容易通过或停留在死点位置,并且,在解锁摆杆与锁闭转杆形成死点位置的方式上,锁闭转杆通过一端滑动,一边转动的方式实现死点位置的形成,锁闭转杆的行程受到限制,死点位置不容易形成,造成解锁机构的运动不精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锁闭解锁机构运动不精准以及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塞拉门的锁闭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可以在锁闭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的摆盘,左右对称地设在左、右门体的旋转立柱和一安装用的底板之间的两个锁闭解锁组件,以及左右对称连接于所述摆盘和所述锁闭解锁组件之间用于将锁闭解锁组件在锁闭状态和解锁状态进行切换的两个解锁拉杆。
进一步,所述锁闭解锁组件包括锁闭转杆、解锁摆杆和导向臂;该锁闭转杆的固定端通过一铰接轴铰接固定在所述底板上,该锁闭转杆的自由端通过一连接轴与所述解锁摆杆的一端能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导向臂的自由端与所述解锁摆杆的另一端能相对转动的连接,所述导向臂的固定端与所述旋转立柱连接并能够绕旋转立柱相对转动;所述解锁拉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轴可转动地与所述锁闭转杆的自由端连接;
所述摆盘逆时针旋转,带动所述左右两边的解锁拉杆向摆盘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锁闭转杆绕所述铰接轴转动,并带动解锁摆杆一起摆动,当锁闭转杆与所述解锁摆杆位于同一直线时,进入锁闭位置,门体处于锁闭状态;所述摆盘顺时针旋转,带动所述左右两侧的解锁拉杆分别向左右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锁闭转杆绕所述铰接轴转动,并带动解锁摆杆一起摆动,当锁闭转杆与所述解锁摆杆脱离同一直线位置时,进入解锁区域,门体处于解锁状态。
进一步,所述锁闭转杆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向臂上的导向转轮,导向转轮在设置于所述门体上的门槽内滑动。
进一步,在所述门槽上开设导向转轮槽,其为沿门体宽度方向的直线型槽。
进一步,所述锁闭转杆包括一呈U形框架状的U形固定端,以及一与所述U形固定端连为一体的设在自由端的连接板;所述U形固定端与所述底板插接并通过铰接轴可转动地与底板连接,所述连接轴竖向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连接板上;该连接轴的上端与所述解锁拉杆相对转动的连接,下端与所述解锁摆杆相对转动的连接。
进一步,所述解锁拉杆端部设置有呈弧状的钩接端,钩接端与所述摆盘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以方便与摆盘连接。
进一步,所述锁闭解锁机构包括一拉簧;该拉簧的一端与设在连接轴上的位于所述解锁摆杆下端部的拉片连接,另一端与弹簧拉板连接,所述弹簧拉板固定在底板上,所述拉簧能够使锁闭解锁组件停止或保持在锁闭区域位置。
进一步,所述弹簧拉板为Z型板,其一水平段与底板连接,其另一水平段与所述拉簧连接。
进一步,所述摆盘在对称180°的位置具有两个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设有可转动的摆盘连接轴,所述解锁拉杆通过摆盘连接轴与摆盘可转动地连接。从而使得,摆盘与解锁拉杆之间的连接更方便。
进一步,该锁闭解锁机构还包括一限位件,该限位件设在所述摆盘侧面,用于使所述摆盘进入锁闭区域后限制摆盘继续向锁闭方向转动。
进一步,在所述摆盘的端面上设置有一止推铜垫,用于当摆盘转动至限位件限定的锁闭位置时触发锁到位开关;所述锁到位开关通过一设置在所述摆盘的外周并与所述止推铜垫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锁闭解锁机构通过设在中间的摆盘,带动左右对称设置的解锁拉杆以及锁闭解锁组件,用以使与所述锁闭解锁组件在解锁位置和锁闭位置之间转换,具体而言,其中锁闭解锁组件由锁闭转杆、解锁摆杆、导向臂构成四连杆机构,当锁闭转杆和解锁摆杆转至同一直线位置时,进入死点位置,门处于解锁状态。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对称设置的解锁拉杆和锁闭解锁组件,从而使得锁闭解锁机构的解锁拉杆长度较短,在转动时,其行程较短,因此,动作速度快同时动作精准,并且,摆动到门体的距离相同,并不会产生时序偏差,关门和开门动作精准,保证运动的准确性。
同时,为了保证摆杆及拉杆动作的精准性,在摆杆的一端设置有导向转轮及导向臂,通过以旋转立柱为基准,以门体提供导向,保证摆杆运动的到位及时性。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与解锁摆杆连接的导向转轮,使解锁摆杆的转动与门体的动作保持协调,解锁摆杆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沿预设的轨迹运行,动作精准。
进一步,通过限位件可以限制摆盘进入锁闭区域后继续旋转,同时通过摆盘上的止推铜垫触发锁到位开关停止电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塞拉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闭解锁机构与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闭解锁机构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闭解锁机构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门状态时的解锁机构的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关门状态时的解锁机构的原理示意图。
其中:门机系统1、左门体3、右门体4、隔离机构7、密封机构8、吊装机构13、底板11、旋转立柱1101、驱动机构12、驱动电机121、电机支架122、皮带125、止推铜垫1210、摆盘1211、开关架1212、锁到位开关1213、限位件1214、连接耳1226、U形固定端1620、钩接端1611、摆盘连接轴1622、吊装机构13、滑车连杆机构15、锁闭解锁机构16、连接板1610、解锁拉杆161、连接轴1612、拉簧1614、弹簧拉板1615、锁闭转杆1616、铰接轴1617、导向转轮1618、导向臂1619、锁闭解锁组件162、解锁摆杆1613、电器控制组件1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阅图1所示,其为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锁闭解锁机构的塞拉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包括左门体3、右门体4、吊装机构13、设置在门体上方的门机系统1、设置在其中一门体上的隔离机构7、以及设置在门框周边的密封机构8,其中,门机系统1通过驱动机构完成对两个门体的开闭动作、并带动锁闭解锁机构完成对门体的锁闭和解锁;隔离机构7用以在故障时通过将塞拉门装置隔离,以确保机车其他部位的正常使用;吊装机构13,其将门机系统1吊装在车体上,为门机系统1提供支撑。
参阅图2所示,其为塞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门机系统包括底板11、驱动机构12、滑车连杆机构15、锁闭解锁机构16以及电器控制组件18,其中,底板11设置在两个门体的上方,并通过吊装机构13吊装在车体上部,上述的驱动机构12、滑车连杆机构15、锁闭解锁机构16及电器控制组件18均设置在底板11上,以便为门体运动及塞拉运动提供更大的空间。驱动机构12设置在底板11的一侧面的中间位置,其为所述滑车连杆机构15提供驱动力,以完成塞拉动作,并带动锁闭解锁机构16在开门或关门时完成解锁或锁闭动作;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2设置在中间位置,能够向左右两侧提供对称的作用力,分别对左门体3和右门体4提供相同作用的驱动力。所述滑车连杆机构15与驱动机构12连接,并直接带动门体动作,滑车连杆机构15对称设置在驱动机构12两侧,分别在驱动机构12的驱动下带动与相应的滑车连杆机构15连接的门体做曲线运动,完成塞拉过程。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所述锁闭解锁机构16,该锁闭解锁机构16与驱动机构12连接,分别对称设置在驱动机构12的两侧与相应的门体连接,在关门时,锁闭解锁机构16与驱动机构12作用,使门体达到极限位置而关闭时进入锁闭状态,在开门时,锁闭解锁机构16与驱动机构12作用,先使锁闭解锁机构16从锁闭状态中驱动进入解锁状态进而使门体打开。
参见图3-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闭解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图5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闭解锁机构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和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该塞拉门的锁闭解锁机构16,包括一摆盘1211,其可以在锁闭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两个锁闭解锁组件,该两个锁闭解锁组件162对称设在左、右门体3、4的旋转立柱1101和底板11之间;两个连接于摆盘1211和左右两个锁闭解锁组件162之间的解锁拉杆161,所述解锁拉杆161用于带动锁闭解锁组件162在锁闭状态和解锁状态进行切换。
具体而言,其中,锁闭解锁组件162为两个左右对称设置在左门体侧和右门体侧,以右侧的锁闭解锁组件为例说明:其包括锁闭转杆1616、解锁摆杆1613和导向臂1619;该锁闭转杆1616的固定端通过一铰接轴1617铰接固定在所述底板11上,该锁闭转杆1616的自由端通过一连接轴1612与解锁摆杆1613的一端能相对转动地连接,导向臂1619的自由端与所述解锁摆杆1613的另一端能相对转动的连接,所述导向臂1619的固定端与旋转立柱1101连接并能够绕旋转立柱1101相对转动。所述解锁拉杆16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轴1612可转动地与所述锁闭转杆1616的自由端连接;即锁闭转杆1616可以绕改铰接轴1617转动地设在底板11上,导向臂1619的固定端可以转动地固定在旋转立柱1101上,解锁摆杆161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锁闭转杆1616和导向臂1619的自由端,且可以相对转动。由此,其构成了一个四连杆机构。
当摆盘1211逆时针旋转,带动所述左右两边的解锁拉杆161向摆盘1211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锁闭转杆1616绕所述铰接轴1617转动,并带动解锁摆杆1613一起摆动,当锁闭转杆1616与所述解锁摆杆1613位于同一直线时,当拉过死点位置,门体处于锁闭状态;当摆盘1211顺时针旋转,带动所述左右两侧的解锁拉杆161分别向左右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锁闭转杆1616绕所述铰接轴1617转动,并带动解锁摆杆1613一起摆动,当锁闭转杆1616与所述解锁摆杆1613脱离同一直线位置时,进入解锁区域,门体处于解锁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锁闭解锁机构的摆盘1211设置在中间位置,该摆盘1211与动力源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是与驱动机构12的驱动电机121的定子相连,用于自动解锁,同时,也与手动解锁机构相连,用于手动解锁。摆盘1211设在中间位置,锁闭解锁机构16中的解锁拉杆161左右对称设置、以及对称设置的锁闭解锁组件,当摆盘1211动作,同时带动左右两边的解锁拉杆161以及锁闭解锁组件162,各机构同时动作,采用同一驱动源,驱动两组完全对称设置的动作机构,在对门体进行解锁和锁闭时,具有很好的协调性,门体能够协调动作、同步动作,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锁闭解锁机构结构简单,能够克服现有锁闭解锁机构动作不协调,两门体受力不均匀的缺陷。
进一步,所述锁闭解锁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向臂1619上并沿一定轨道运行的导向转轮1618,导向转轮1618在设置在所述门体上的门槽内滑动(图中未示)。在所述门槽上开设导向转轮槽,其为沿门体宽度方向的直线型槽。以与导向臂1619的导向转轮1618作用,为门体开启关闭提供导向作用。
参阅图3、4、5所示,本实施例中,摆盘1211在对称180°的位置具有两个连接耳1226,在连接耳1226上设有可转动的摆盘连接轴1622,解锁拉杆161通过摆盘连接轴1622与摆盘1211可转动地连接。解锁拉杆161的端部设置有呈弧状的钩接端1611,钩接端1611与所述摆盘1211连接。从而使得,摆盘1211与解锁拉杆161之间的连接更方便。
如图4、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锁闭转杆1616包括一呈U形框架状的U形固定端1620,以及自所述U形固定端1620的底板向开口反向延伸的位于自由端的连接板1610;U形固定端1620与所述底板11插接并通过铰接轴1617可转动地与底板11连接,连接轴1612竖向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连接板1610上;该连接轴1612的上端与所述解锁拉杆161相对转动的连接,下端与所述解锁摆杆1613相对转动的连接。
为了更好的限制转盘的停开在锁闭位置,参见图4、5所示,在电机支架122上位于摆盘1211外设有一限位件1214,当驱动电机121的定子带动摆盘1211逆时针旋转至锁闭位置时,用于限制摆盘1211继续逆时针旋转,并使电机定子外的摆盘1211保持在该锁闭位置。
如图4、5所示,在摆盘1211的端面上设置有一止推铜垫1210,在其随摆盘1211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使锁闭解锁组件162进入锁闭区时,止推铜垫1210与相应的感应开关感应;一开关架1212设在电机支架122上,在开关架1212上设置有锁到位开关1213,在摆盘1211逆时针转动,锁闭解锁组件进入锁闭位置时,相应的摆盘1211上的止推铜垫1210与锁到位开关1213脱离,锁到位开关1213向电器控制组件18发出进入锁闭区域的信息,进而发送驱动电机停止信号,在摆盘1211顺时针转动,锁闭解锁组件脱开锁闭位置时,相应的摆盘1211上的止推铜垫1210与锁到位开关1213保持接触,此时电机保持通电状态。
应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电机121的定子为自由状态,即定子具有绕电机轴转动的自由度,当驱动电机121转子转动的驱动力小于阻力时,定子会反向转动;即当开门时,驱动电机逆时针转动,由于门处于锁闭状态,锁闭阻力大于电机的输出动力,电机外圈的定子开始反向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摆盘1211顺时针旋转,带动解锁拉杆161向两侧移动,使锁闭解锁组件162脱离锁闭位置,从而消除锁闭阻力,当阻力消除后,电机转子逆时针转动实现开启门的目的;反之,关门时,驱动电机121顺时针转动,电机驱动门进入锁闭区域时,锁闭阻力大于电机动力时,电机外圈的定子逆时针旋转,进而带动摆盘1211逆时针旋转,从而带动解锁拉杆161向中间移动,从而使锁闭解锁组件162进入锁闭位置,实现关门并进入锁闭状态。
参阅图4、5所示,在连接所述解锁摆杆1613、解锁拉杆161以及锁闭转杆1616的连接轴1612上设置一拉簧1614,拉簧1614的一端与设在连接轴1612端部的拉片连接,另一端与弹簧拉板1615连接,弹簧拉板1615固定在底板11上;在解锁拉杆161处于锁闭状态的位置时,拉簧1614的预置拉力能使锁闭解锁组件162保持在死点位置,即保持停止在锁闭位置;在需要拉动解锁摆杆1613进行解锁时,拉簧1614同样能够拉伸,使解锁摆杆1613突破死点。在本实施例中,弹簧拉板1615为Z型板,其一水平段与底板11连接,其另一水平段与拉簧1614连接,连接方式可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方式即可,如图所示的螺钉连接方式。
参阅图6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门状态时的锁闭解锁机构的原理示意图;在关门时,当接到列车的关门信号后,驱动电机121顺时针转动,滑车连杆机构15带动左右门体向中心关门方向移动。当右门体运动到锁闭区域A时,或左门体运动到锁闭区域B时,解锁机构阻力大于驱动电机121的电机动力,驱动电机121定子外圈逆时针旋转,带动转盘1211同时转动,此时,两个解锁拉杆161同时向中心移动,将解锁拉杆1613拉过死点位置,也即解锁拉杆1613与锁闭转杆1616位于同一直线A处的位置,同时,解锁拉杆1613带动导向臂1619同步运动,进入闭锁区域,到达限位后停止动作,完成关门动作。
参阅图7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关门状态时的锁闭解锁机构的原理示意图;在开门时,当接到列车的开门信号后,驱动电机121逆时针转动,但解锁机构的锁闭阻力大于驱动电机121输出动力,驱动电机121的定子外圈开始做顺时针转动,解锁拉杆161在转盘1211的带动下向两侧移动,将解锁摆杆1613推过锁闭死点位置,推出闭锁区域A、B处,离开闭锁区域后,开门阻力减小,驱动电机121输出轴做逆时针转动,通过皮带125带动滑车连杆机构15将左右门体打开,完成开门动作。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锁闭解锁机构通过由同一摆盘1211带动相互对称设置的解锁杆组件动作,带动解锁拉杆161、锁闭转杆1616、解锁摆杆1613和导向臂1619,其中锁闭转杆1616、解锁摆杆1613和导向臂1619构成四连杆机构,在锁闭转杆1616、解锁摆杆1613位于同一直线时,即为死点位置,从而通过死点位置进行锁闭和解锁,进而来实现门体开启或关闭的动作。本实用新型采用对称设置的两个锁闭解锁组件和解锁拉杆,其解锁拉杆和解锁摆杆长度较短,与仅采用一组拉杆和摆杆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对称设置的解锁杆组长度较短,在转动时,其行程较短,因此,动作速度快同时动作精准,并且,摆动到门体的距离相同,并不会产生时序偏差,关门和开门动作精准。同时,为了保证摆杆及拉杆动作的精准性,在导向臂上设置有导向转轮,通过以旋转立柱为基准,为门体提供导向。
参阅图4所示,其为向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摆盘提供动力的驱动电机121,驱动电机121的外周设置转盘1211,电机支架122用以支撑驱动电机121。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电机121同时用于驱动滑车连杆机构15运动,显然不限于此,可以采用独立的电机用于驱动本实用新型的锁闭解锁机构。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示范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